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机构职能 > 重点企业 >
出发! 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市创新气象

 记者 史晓萍 

  前不久,在福建厦门举行的2019年“中国天气”助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资源发布会上,我市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气候条件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喜获“2018年度中国天气·避暑之城”“2019年度CCTV《天气预报》节目传播影响力先锋城市”两项美誉,开创了城市生态文明传播影响力新格局,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是我市重视气象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孜孜观风雨,气象保安澜。

  气候宜人、生态宜居,森林覆盖率达37%,年降雨量600到700毫米,连续多年空气质量2级以上天数达350天以上;2018年度盛夏避暑等级为1级,平均有效体感温度等级为3级、平均有效温度25.8℃、平均有效湿度66.7%、平均有效风速3.6m/s,没有高温,有利于避暑旅游……近年来,我市根据自身气候条件,充分发挥气象工作“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聚焦民生需求,加快现代化业务建设步伐,深化“放管服效”气象领域改革,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天气预报和各种生活气象服务产品愈加丰富,趋向精细化,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农业生产关键期、重大活动举办时,气象信息及建议措施总会在第一时间发出,全市气象事业发展不断呈现新活力,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无论阴晴雨雪,气象服务总在身边。随着气象事业发展羽翼的丰满多姿,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治大地谱写出新时代的风云新篇章。

  聚焦民生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气象部门以群众为中心,聚焦民生需求,逐步推动公众、专业专项和气象灾害防御服务协调发展。面向学校、农村、社区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市气象科技馆对外开放,扩大气象科学知识普及面,提高覆盖率。在关键性、转折性、农事节点制作的农事专题预报和服务材料,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服务,在沁源县、壶关县针对特色产业开展智慧农业试点工作。严密监测、科学分析,及时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仅去年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气候分析材料3期,重要气象情报汇报卡17次,为全市科学防汛、有效防御气象灾害提供了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与市民政局联合建设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和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提高了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森林火灾扑救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襄垣“十里花海”旅游季、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上党红色国际马拉松、长治文化艺术节等重大社会活动提供专项气象服务,成功保障我市重大活动顺利进行。

  为加强城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环境气象影响评估,市气象局不仅与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发布污染预报,进行应急演练,而且积极帮助沁源县申报“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投资建设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2座,着力打造高质量旅游憩息生态名片,还致力完善人影作业体系,仅去年就购置火箭发射架2架、烟炉2个、作业车辆1辆、火箭弹750枚、烟条200根,开展增雨(雪)作业63次、防雹作业24次。

  夯实业务基础,强化科技支撑

  精准的气象信息来自于高效预报预警能力的保障。我市气象部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完成了对长治地区暴雨强度公式的订正工作,这对加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警、开展本地化降水动态阈值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开展《大数据下的气象灾害智慧预警方略研究》《长治气象灾害预警方略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工作,为做好智慧预警气象保障指明方向的同时,完成了《风力发电对沁源县局地气象要素变化的影响》课题研究,开发风能利用,并自主研发了长治气象服务综合应用平台,投入业务运行,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实时数据查询、历史数据对比分析等功能。

  我市始终重视气象科技现代化建设,大投入,快推进。新建城市自动气象观测站13个,有效提升城市暴雨天气的监测能力。开通人影物资管理物联系统,并基于CPAS人影指挥系统开展人影五段式业务。集现代化的气象预报会商室、数据处理机房、影视演播室和突发事件预警中心于一身的雷达数据处理中心投入运行,实现对灾害监测的音频、视频实时调动和全方位监控,提高气象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我市气象部门制定了培训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分类开展服务管理和业务人员培训,激励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成立3个科研团队,投资3万多元,鼓励自主研发实用项目。2018年交流轮岗科级干部1人,交流学习4人,挂职锻炼1人;新聘任高级职称1人,新提拔科级干部8人,新招聘大学生3人。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综合素质逐步提升,为全市气象事业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深化气象改革,管理更加科学

  改革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法宝。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新要求,我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让气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效”气象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气象审批服务便民化,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完善权责清单,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强化防雷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定期开展防雷重点企业安全检查,去年共抽查监管172个防雷重点企业,占防雷重点单位的42%,发现安全隐患32处;另一方面,通过邀请法规领域专家为气象部门干部职工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监察法》《气象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除此,还组织开展了气象法问卷评估工作,邀请市人大、市政协等十余家单位参加《气象法》立法后评估座谈会,为下一步修订《气象法》提供参考建议。

  坐而谋,起而行。砥砺实干中,一系列气象服务举措落地有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气象工作,我市已做了很多,但想做的、能做的还有更多。今年,我市气象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水平,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动,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服务。加强台站基础设施和预报服务系统建设,打造一流台站。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加强应急装备建设,保障特殊环境气象信息监测。多措并举,落实气象“放管服效”改革任务,提升全市营商环境。

  号角吹响、征程再启。站在新起点,我市将一如既往紧跟时代步伐、着眼民生需求,大力推进气象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业务现代化、服务管理科学化,为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